一多一少一睦

今日拜读完了任小巍老师的《好家长就是好老师–家庭教育的45个细节中》一书。书中教育大人如何做一个优秀的父母,总结的非常到位:“一多一少一和睦”。分享给您,希望能帮助到您!

那如何做才能成为优秀的父母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把它总结为”一多一少一和睦”。

多:是指多鼓励孩子,多陪伴孩子,多信任孩子,多尊重孩子,多原谅孩子,多倾听孩子,多给孩子自由,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多给孩子一点儿时间,多给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多给孩子与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机会。

少:是指少唠叨,少批评孩子,少控制孩子,少给孩子强加自己的观点,少冲孩子发脾气,少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少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少欺骗孩子,少给孩子定太高的目标和要求。

和睦:是指夫妻之间要和睦,相互关爱,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温馨的成长环境。

如果家长能做到这些,那么一定是爱孩子的优秀父母,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一定是一个自信、阳光、优秀的孩子,成年后一定会有所作为,而且充满幸福感。

愿天下父母早日参透任小巍老师的这些肺腑之言,坚持行动,成长为真正优秀的父母!

对孩子说

孩子的教育永远是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尤其是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今日高考分数陆续可查,总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分数是真的高,羡慕至极!仔细思量现在让我再上一次高考的考场我也不一定能考好……何必强求自己的孩子要同样优秀?!

儿子现在7岁,确实是进入难以管教的年龄,告诉他做题要细心,做题前要读好题目审好题,但总有错误。举了很多例子告诉他一定要细心,不然以后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比如因为小数点计算错误导致航天飞机失事(《悲壮的两小时》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2119128260099932&wfr=spider&for=pc );如果粗心大意,计算不当高楼大厦就可能倒塌,酿成大祸,诸如此类。当时他听得倒是认真,过一段时间就全然忘记了。

前两周兴趣来潮,还自己立了Flag每天晚上读22页书,写出5个生字带拼音,把写Flag的纸贴在书桌前。昨天我一提到读书写字的事情,居然把Flag的纸撕下来丢垃圾桶。哎……

Too Young, Too Simple! 不是不教育,而是有时候教育很难。我们也不能操之过急,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能跟的上就可以,这样想一下还可以接受儿子现在的状态。

我们也在读一些孩子教育的书籍,待时机成熟一并分享。

孩子教育,任重道远。家庭教育、父母陪伴,如春风雨露,润其无声。静待花开…

原载:趣天学塘

脑子是个好东西

渐渐地,渐渐地,自己的大脑运转速度慢了下来,每天重复着以往已经学会的固化了的专业技能,不求前进。一碰到需要用脑子思考,有难度的问题和事情时,大脑潜意识里就逃避,大脑先“懒惰”了下来,整个人也就“懒”了,失去了做事情的积极主动性。这种现象有点像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表现,刚入中年就得老年病,难道是真的老了。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没有创造性,生活只能止步不前,而今这个社会停止就是落后。不想成为Loser,我就得不断前行,不断开动脑筋,每天一个点子,或者至少每周或每月一个点子吧。总结一下,大脑“懒惰”——人懒惰——停止不前——大脑更加懒惰——……,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跳出该循环的唯一办法就是脑子动起来!

再说一下奥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编号:B.1.1.529),就在全国上下数个大城市准备放开的时间点上,我“有幸”成为了密接,被直接隔离在病房里。2年多前那场肆虐武汉且波及全世界的病毒黑天鹅事件,使全人类笼罩在这阴霾之下。2年过去了,毒力下降但传染力不减。这疫情总会过去,最终就是全人类得一次流感。愿病毒早点离去,人类恢复正常生活!

惜字如金。不想让自己所写的东西,多年后自己回头再翻翻就是垃圾。每一篇都是原创也比较困难,只能尽量原创。如果只做互联网的搬运工,对于我的个人博客来讲也没有多少意义。

写出来的东西比较泛,缺乏深度、缺少广度,不足的一点就是未能引经据典。为什么会这样子,归根结底还是自己肚子里墨水少了。
多读书,勤思考,多写字,用心学!

暂定每2周1个:
点子202212
点子202301
点子202302

首发于 趣天学塘,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11月秋随想

双11已过,今天收到了最后一件双11购买的东东。N久未更新,无休止的忙碌,总是为自己找借口不动笔更新,人的惰性无敌>>>,主要是我的惰性!~

我还是我,但很荣幸成为80亿人中的一分子。2022.11.15联合国公布最新的全世界人口为80 0000 0000,是的80亿。都说人口减少了,这数据怎么还多了。出生率低了,高了?人类寿命延长?据说这还不是人类数量的极限。估计多年后这数据肯定还要增加,拭目以待。

重要的还是过好自己。是不是有点zisi了,但我实在操心不了80亿地球人,呵呵!顾好自己身体,顾好自己的小家,生活足矣。

也可能是琐事缠身,目前愈觉自己的大脑不能安静下来做些动脑子的事情。就像静静坐下来读书、写字,尤其是写一些具有一定开创性的文字,都比较困难,做的事情自我感觉往往都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到实质里。是真忙了吗?抑或我心浮躁了?吾本不应是浮躁之人… …

新冠疫情再起,生活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以上权当作是当前本人的躯体、心理和大脑的一种状态吧。标题怎么写?难题。END

小谈时间成本

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如雨后春笋,革新应接不暇、令人窒息。记得当时博客刚诞生的时刻,我们称之为Web2.0时代,现在应该是Web X时代了吧。现在AI人工智能慢慢走入寻常人的日常生活,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变得太快。

还记得刚上大学时,自学了Html语言,制作最基本的静态网页,那个年代也接触过域名,但也错过了那个投资域名的机会,因为没有资本、没有眼界、没有格局。但是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马后炮,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如何。

后来,出现了博客,后面是微博,近几年兴起的短视频,我已经很是OUT了。从刚接触互联网,我就羡慕那些有自己个人网站、独立博客的前辈和大佬,不管从运营和创作上他们都很优秀!自己也不停地折腾,但好像成效并不显著。但有人曾提过,写博客不一定非要有听众和看客,有时候是写给自己的,想一想这句话,总能让自己好受点。

近几日,突然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又重新恢复了微信公众号、研究了百度百家号,写了只言片语,但最后感觉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在研究这些平台上,而真正用于创作原创的工夫却很少。

一日三省吾身!今只一省,先让自己心定下来。所有的媒体平台只是一个载体,只不过传播或者分享的方式不同、达到的效果不同、听众受众不同而已。好好地问自己几个问题:写语言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真的有必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宣传和分享吗?我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作为答案:1.权当是一种爱好吧,就像有人喜欢爬山、游泳、读书、听音乐,而我这里可能喜欢的是把自己的文字写出来贴在网上,以供自己若干年之后还可以品读,仅此而已。 2.基于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必要,一个连朋友圈都不发不看的人,也没有宣传的欲望和必要。3.只是专业工作之外一点小小的爱好,打发碎片化的时间。

So,in conclusion,以一个独立博客为主,Lofter同步发布记录文字。至于百家号、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同步更新。

首发于 趣天学塘,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转眼2021年已过半,这180多天,你过得如何呢?看到一篇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每天都能好好过!

《论语·微子》有云:“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惧岁月蹉跎,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坦然从容地面对生活。

起床后先刷牙,再喝水。晨起一杯温开水司润肠通便,睡前一杯温开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心梗和脑卒的发生。等到口渴了才想起喝水,这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学会未渴失饮,每天至少八杯水。每天早晚两个苹果,可以有效改善便秘。饭前吃水果。重视早餐,多吃杂粮和蔬菜。当你觉得还能再吃半碗饭时,离开餐桌。每周至少吃一次鱼。多喝酸奶,远离碳酸饮料,远离烟酒。你现在的健康程度,取决于之前半年的饮食;而现在的饮食,决定了你未来的健康。

村上春树说过:“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着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运动能给人以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让身心都永远年轻。久坐容易使肌肉衰退与萎缩,还会造成颈肩腰椎的过展劳累。因此,尽量少坐看,多是路、勤活动,才是健康之道。多享受早晨8、9点钟的太阳,每天运动半小时而非周末运动3小时。当精神极度疲倦时,不适宜以运动减压,休息更重要。我国有一句古话::“热水洗脚,胜吃补药。”每晚泡脚,可以驱除寒冷、促进代谢、解乏,还可以有效预防静脉曲张。坚持饭后半小时百步走,走路是最好的锻炼方式。当一个人身体动起来,心才能动起来,才能有精力去探索人生,发现世界,享受生活。

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日本的40本,法国的20本,韩国的11本,而中国人只有4.3本。哲人说过:“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用陪孩子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度过假日时光,代替坐在沙发上沉浸于电子游戏或者无聊的电视剧。在周末初升大阳的小河边,抑或午后洒满阳光的榻榻米上,捧上一本一直想读而未读的书,细细品味。此乃人生一大乐事。有句话叫做你怎么度过闲暇时光,就怎么度过一生。即使读书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财富,但是能使你内心富足与沉稳。你会发现,读书给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远胜于一群人的狂欢。王安石《劝学文》 :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愚者得节贤,贤者得书利。只见读书荣,不见读书坠。”当你爱上读书,世界就会爱上你。

与爱人的感情,需要用心经营。不要忽视爱人和子女的感受。生活中需要制造一点惊喜,不要忘了爱人的生日和重要纪念日。发生矛盾,先做三次深呼吸,然后将心比心,告诉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菜根谭》有云:“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是根基。”还有那些爱而不得的人,就放下吧;别回头,别纠缠,也别念旧。因为所有的错过,都无需重逢。总会有一个人出现让你恍然大悟,之前所有的折磨都是在等待命运为此刻所做的安排。余生还长,你别慌。人生苦短,和那个欣赏你、包容你、懂你的人在一起。

幸福

做一个拥有幸福能力的人,认真地过每一天。幸福是内心生长出来的力量,那是一件只与自己有关的事,不依赖于任何人。记得在家中摆一束花,特殊的日子里给自己准备一份礼物。正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还要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去暖你身边的那个人,只要用心去感受,幸福就会存在。《老子》云:“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当你走过千山万水,经历沧海桑田后,你会发现,有家人的陪伴,朋友的关心,健康的身体,才是世间最幸福的事。幸福不在别处,而在心里。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过好2021剩下的180多天。

PS:内容转自互联网。

“第三次世界大战”

有人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到来,没有硝烟,没有炮火,只有病毒,只有熔断。目前全球各国势力均衡,而新冠疫情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战争,有人把它比作为第三次世界战争。这场战争中有中国模式、韩国模式、新加坡模式、意大利模式… 但最为大胆的就是英伦模式。我们中国模式是稳扎稳打,坚壁清野,方舱隔离,全力救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相反英伦模式是诱敌深入、群体免疫、获得抗体,治标治本,全面暴露,到底哪种模式更优,历史会给出答案。金融战、舆论战、石油战与抗击新冠病毒的战争交织在一起,病毒最终要么被彻底打败,要么与人体长期共存,无论如何抗病毒战争结束后,世界格局可能会重新洗牌,届时我们再拭目以待!

学习雷锋好榜样

学雷锋纪念日是每年的3月5日。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沈阳部队某部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人民日报》发表。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
雷锋,原名雷正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运输连任战士、班长。1962年8月15日 在辽宁抚顺市望花区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

https://music.163.com/#/song?id=1300104823&autoplay=true&market=baiduhd

作曲 : 生茂
作词 : 洪源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放到哪里哪里亮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
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
紧紧握住手中枪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学习雷锋好榜样
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立场坚定斗志强
学习雷锋好榜样
放到哪里哪里亮
愿做革命的螺丝钉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

学习雷锋好榜样
毛主席的教导记心上
紧紧握住手中枪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如何‘胜’

《孙子兵法》里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这段文章的意思是,真正会打仗的英雄,不见得很聪明,也不见得很勇猛,因为他每一次打仗都处于必胜地位,还没开打,敌人已经必败无疑了,一场战争下来,赢得很轻松,既没有血腥惨烈的镜头,也不见指挥官有什么精彩表演,所以说真正会打仗的人,总是先赢定了再打;而不会打仗的人,却是先打起来再求天保佑。
《孙子兵法》还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处在不可能被敌人打败的位置,再等待敌人露出破绽被我打败。股市里,真正的炒家从不追涨杀跌,他们总是埋伏在低位,而且是大盘的低位,主力要么走平,要么抬轿,反正不可能走低;而他要么小赚,要么大赚,反正不会亏损。与此正好相反,大多数散户朋友却往往很勇敢地高位买进,输赢的几率各占50%,一买进去就*祈祷过日子。

How to read a paper? 如何读论文(三步法)

摘记
第一步:快速浏览整篇论文,五到十分钟。认真阅读题目、摘要、引言。阅读标题和段落开头,除此之外一概不看。阅读结论部分。 瞥一眼引用,找一下是否有你读过的论文。
第二步:仔细阅读论文,草记下重点。仔细论文中阅读图片、表格和其他说明。标注相关的未读引用文献。
第三步:在脑中重新实现(virtually re-implement)”论文。

如何阅读科研论文
S. Keshav

滑铁卢大学大卫·切瑞顿计算机科学学院

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市

keshav@uwaterloo.ca

1.引言
科研人员必须阅读论文的几个理由:为了会议或者学生审稿、为了在本领域中保持消息灵通、为了解新领域进行文献调研。一个典型的科研人员每年可能要花费几百小时去阅读论文。

学会有效地阅读论文是一项非常重要但是很少会有机会学到的技能。正因为这样,新入学的研究生都是在“试验——失败”中独自学习的。学生们会因此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会经常因此感到沮丧。

多年来,我一直使用一个简单的“三步法”来使我在读论文时能对其有居高临下的理解,而不是淹没在细节当中。这种读论文的方法还可以让我评估审阅一堆论文时需要花费的时间。除此之外,我可以根据需要和自己时间的多少来调整对论文的理解深度。这篇文章描述了“三步法”的具体内容和该方法在做文献调研时应如何应用。

2.三步法
主要思想就是你应该在三步内读完论文,而不是从开始不分轻重地“耕耘”到最后。每一步要基于之前的阅读完成一个明确的目标:第一步要弄清一篇论文的大体想法;第二步要抓住论文的主要内容,但不是细节;第三步帮助你深度理解整篇论文。

2.1第一步
第一步是:快速浏览整篇论文,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你也可以自己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这一步大概需要五到十分钟,有下面几个小节组成:

认真阅读题目、摘要、引言。
阅读标题和段落开头,除此之外一概不看。

瞥一眼数学部分(如果有的话),以确定其基本理论概况。
阅读结论部分。
瞥一眼引用,找一下是否有你读过的论文。

完成第一步后,你应该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了:

1.类别:这篇论文是什么类型?测试类?对现有系统进行分析的?对原型系统进行描述的?

2.内容:你读过的其他论文有没有和这个相关的?文章中分析问题用的什么理论基础?

3.正确性:结论看起来是否真实有效?

4.创新点: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是什么?

5.清晰度:这篇论文是否写的条理清晰?

得出以上信息后,你可以选择不再继续阅读(那就不打印,也就节约了树木:))。这有可能是因为这篇论文不吸引你,或者你对这篇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了解不多,也可能因为作者给出了不适当的假设。这一步对于处理当前不在你研究领域内,但是以后也许相关的论文非常有效。

顺带提一下,当你写一篇论文时,你可以设想大部分的审稿人(或读者)只对你的论文使用第一步。小心地选择标题和子段落开头部分,摘要应该精确而且易理解。如果一个审稿人在第一步过后还不能理解你论文的主旨,那么很可能你的论文就不过关了。如果一个读者在五分钟内不能理解论文的突出部分,那么很可能以后这篇论文再也不会被捡起。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用一个“图示摘要”及一个精心选择的图形总结一篇论文是很棒的想法,以后会在科学杂志中越来越多。

2.2第二步
在第二步中,要仔细阅读论文,但是诸如证明等信息要忽略掉。在阅读时你应该草记下重点,或者在论文空白处写点标注。来自奥格斯堡(Augsburg)的Dominik Grusemann建议“记录下那些你不懂的部分,或者那些你想问作者的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论文评审员,以上那些记录在你写评审意见时很有用,也可以在开论文研讨会时帮助你记录你当时的想法。

仔细论文中阅读图片、表格和其他说明。要特别注意图表:坐标轴标记是否合适?标示的结果是否有误差线?这类常见错误可以区分那些粗制滥造的论文和真正出色的论文。
为了进一步阅读相关论文,记得要标注相关的未读引用文献(这是进一步了解论文相关背景的好方法)。
第二步对于有经验的读者来说,应该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经过以上步骤,你应该就了解了论文的整体内容。此时你应该能把论文的主要思想和相关论据讲给其他人听了。对于你感兴趣的论文,读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那些在你研究领域内的论文来时,还远远不够。

有些论文,你甚至可能在第二步结束的时候还不能理解。这有可能是因为论文中的主旨对你来说是全新的,论文里的术语和缩写词你都陌生,也可能是因为作者用了你不理解的论据和试验技术,所以导致论文中大部分的内容都不好理解。有些论文有可能写的很差,充斥着未经证实的断言和大量前向引用(forward references)。不过也可能你是在夜里很累的情况下阅读的,因此感觉不太好懂,如果是这样,你可以选择:(1)把论文放到一边,期望着在你走向事业成功的路上不需要理解它,(b)在了解了相关背景知识后,过段时间再回头读,或者(c)坚持不懈继续阅读。

2.3第三步
为了彻底理解一篇论文,尤其是当你是审稿人时,必须要走到第三步。第三部的核心思想是,试着“在脑中重新实现(virtually re-implement)”那篇论文:也就是,和作者一样做出相同的假设,然后重新实现相同的工作。通过对比你自己得出的和论文中给出的结果,不仅可以很轻易验证一篇论文的创新点是否真实,而且还能发现论文中不会讲的缺点和假想。

这一步需要耗费你很多精力去细化,完成这一步,你就可以验证论文中的每一个假设是否真实。而且,同时要思考下,如果你是作者,会如何呈现并介绍自己的想法。这种虚拟和现实的对比,可以让你对论文中的论据和表达技巧有深刻的理解,当然就可以把这种表达技巧和论据“据为己有”。在完成第三步过程中,你应该时刻不忘记下对于未来研究工作的新想法。

这一步有可能需要耗费初学者很多小时,对于有经验的研究人员也要至少一两个小时。当完成这一步后,你应该可以在脑海中重现构造论文的整个架构,同时能确定论文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一般的论点。特别地,你也应该能明确指出论文中不清晰的假设、漏掉引用的相关工作以及论文中试验和分析的手段潜在的缺点。

3.如何完成文献调研
做文献调研就是考验你读论文技巧的时候了,调研工作有可能需要你阅读几十篇论文,同时也可能是你不熟悉的领域。什么样的论文值得一读?以下就是如何使用“三步法”帮你调研文献。

首先,使用学术搜索引擎例如Google Scholar或者CiteSeer,并且精心选择搜索词,找出三到五篇领域中“最近最多被引用”的论文。对于以上搜到的论文,使用三步法中的第一步,可以使自己对于相关工作有点感觉,然后阅读它们的相关工作章节。你会对于最近的相关工作有缩略图似的总结,如果你足够幸运的话,有可能在以上相关工作中找到近期发表的调研论文。如果你能找到类似的调研论文,调研工作就完成了!认真阅读那篇调研文献,庆祝自己的运气吧。

不然,在第二步中,找到以上几篇论文中相同的引用文献、在引用文献中重复的作者名,这些就是你所调研领域的重点论文和科研人员,下载那些重点论文暂时搁到一边。继续访问那些重要科研人员的网页,看下那些论文是在什么会议集结出版的。这能帮你找到那个领域的顶级会议,因为那些重要科研人员通常会在顶级会议发表论文。

第三步就是访问那些顶级会议的网站,查看一下他们最近的活动。快速扫描一眼就能找到最近的高质量相关论文,这些论文和上面提到暂时放到一边的论文,会对你文献调研工作的第一版本有所帮助。对于这些论文,使用“三步法”中的第二步,如果它们都引用了一篇重要文献,恰巧是你没有搜到的,果断下载并阅读。如果需要,重复以上工作。

4.相关工作
如果你是为了审稿而读论文,Timothy Roscoe的论文《Writing reviews for systems conferences》可以参考。如果你的计划是写一篇技术性论文,Henning Schulzrinne的综合网页和George Whitesides的过程概述可以参考。最后,Simon Peyton Jones有一个网页涵盖了所有实验技巧。

心理学领域的Iain H. McLean打包发布了一个可下载的“评审矩阵”,介绍了如何用“三步法”简化在实验心理学领域进行论文评审(你有可能用到),以及对于其他领域的论文如何使用“微调三步法”。

5.致谢
本文第一版由我的学生Hossein Falaki、 Earl Oliver和 Sumair Ur Rahman起草,感谢他们。同时感谢Christophe Diot犀利的评论和目光锐利的Nicole Keshav的校稿。

我想把这篇文章做成在线版,在我收到评论后就做出修改更新。如果您有任何评论或者改进建议,请给我发邮件。感谢诸多通讯员多年来的鼓舞人心的反馈。

6.引用文献
[1]Literature Review Matrix,”

http://psychologyinc.blogspot.com/

[2] S. Peyton Jones, \Research Skills,”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people/simonpj/papers/giving-a-talk/giving-atalk.htm

[3] T. Roscoe, \Writing Reviews for Systems Conferences,”

http://people.inf.ethz.ch/troscoe/pubs/review-writing.pdf

[4] H. Schulzrinne, \Writing Technical Articles,”

http://www.cs.columbia.edu/hgs/etc/writing-style.html

[5] G.M. Whitesides, \Whitesides’ Group: Writing a Paper,”

http://www.ee.ucr.edu/rlake/Whitesides writing res paper.pdf

7.校对注
或许有读者会和我一样,对本文作者所在学院“大卫·切瑞顿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名称有点好奇。网上搜索了一下,其由来如下:

大卫·切瑞顿,加拿大人,是斯坦福大学教授,教书之余,他还热衷于投资初创企业,他是谷歌公司的一个投资人。在福布斯2013年3月发布的亿万富豪榜单中,大卫·切瑞顿以17亿美元身价成为加拿大最富有的20位富豪之一。

2005 年秋天,切瑞顿教授向滑铁卢大学捐赠了 2500 万美元,作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获得杰出成就的奖励。滑铁卢大学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了计算机科学学院。

原文网址:

PDF版:http://ccr.sigcomm.org/online/files/p83-keshavA.pdf
ACM:http://dl.acm.org/citation.cfm?id=1273458

原文链接: S. Keshav 翻译: 伯乐在线 – 乾龙
译文链接: http://blog.jobbole.com/47506/

百万(美元)富翁养成记

一位美国的亿万富豪,佯装身份、孤身一人前往美国伊利市,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创业的过程。排除节目效果的成分,这其中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主角的为人处事,创业者应该会有共鸣。

卧底亿万富翁(Undercover billionaire)是探索频道上的一个真人秀节目,也叫富豪谷底求翻身,讲述了亿万富翁Glenn Stearns从100美元和一辆汽车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伊利市(Erie, Pennsylvania)用90天的时间来创业,并且创建的公司要价值100万美元。如果创业失败,则Glenn Stearns自己要为这100万美元自掏腰包。

在B站上有完整的节目: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6332542?p=2

看完这个片子之后,感受深刻。一是底层的穷人想要翻身太难了,每日的生计就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金钱。二是成功的富翁身边全部是好人,人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普通人却什么事都得靠自己。三是Glenn Stearns是一个资源整合高手,社交能力超强并且谦卑,善于识人用人合作分工以及鼓舞士气,极具领导气质,并且稳得一批,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老板。

创业中完全出乎意料的困难一个接一个,都不用出乎意料了。这种情况下Glenn Stearns依然不放弃自己的目标,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困难,比别人忍受更多痛苦,最终成为赢家。成功是有原因的,这就是原因。

Glenn Stearns是如何变成亿万富翁的?
自从在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播出真人秀之后,亿万富翁Glenn Stearns就被称为了卧底亿万富翁。他是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公司之一Stearns Lending的创始人,净资产超过10亿美元。富翁前面加上了”卧底”二字之后,他更出名了。

在真人秀卧底亿万富翁(Undercover Billionaire)中,Glenn Stearns透露过自己的身世,曾经的他也是困境重重、人生灰暗。实际上,他出生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低收入家庭,并且还患有阅读障碍症,然而他的父母瞒着他,估计也是没钱治,因为他父亲是打字员,母亲是杂货店员和家庭清洁工,挣不了啥钱。

Glenn Stearns四年级不及格、低分高中毕业、朋友们酗酒吸毒蹲监狱,另外,他在14岁时就当爹了,他和一个17岁的姑娘搞到了一起,这姑娘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儿。他的生活充满了混乱、失败和失望,手里的牌要多烂就有多烂。

好在,Glenn Stearns想要改变这一切,摆脱贫穷和艰辛,他要控制自己的命运,不能再下坠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自己的导师,并决定上大学,学习知识能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1987年,他从陶森大学(Towson University)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然后他搬到加利福尼亚,并在那里寻找到了一个信贷推广员的工作。

这给他带来了巨大机会,正如Glenn Stearns自己所说,他非常擅长营销,在做营销的过程中,他发现这是一个能赚钱的好买卖,于是果断的决定自己创业。在1989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抵押贷款公司Stearns Lending,开始了财富增长之路。

他在28岁的时候就赚到了100万美元,如果仅仅打工,这是不可想象的,累死你也赚不到。打工只能解决温饱,创业才能发大财。

没错,就是发大财,这是所有创业者和老板们心里的终极秘密和目标。

在2015年,由于Stearns Lending太挣钱,黑石集团(Blackstone)出手收购了Stearns Lendings的多数股份。这次交易使得Glenn Stearns套现不少,赚得盆满钵,当算是急流勇退满载而归。

有钱后的生活,没啥意思,就是自由快乐,且任性。

关于创业,Glenn Stearns的几点经验:

“No” is the start of a conversation
拒绝是对话的开始
Don’t confuse effort with results
不要把努力和结果混淆(你的努力要聪明)
Embrace competition
拥抱竞争
Replace yourself
取代自己(不明白这啥意思,囧)
No job is beneath you
不要小看工作(没有一件事是容易的)
Surround yourself with mentors
自己身边要有很多导师(比自己聪明、专业的人)
Finish what you start
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Don’t make excuses
不要找借口
Don’t cut corners
不要图省事
Keep your word
信守承诺
“It does not matter where you grew up, how little money you have, or even how many mistakes you have made. Everyone has the potential to turn their life around and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

52本经典好书

52本经典好书,五步帮你打造完整知识体系
要想通过阅读让人生获益最大化,一定是要有科学系统的书单,有计划地选书,系统化地读书。现在,你不必费心费力地到处搜罗书籍,我们盘点了哈佛耶鲁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图书馆借阅榜的top书单,把最受欢迎、最全面、最基本的52本书籍梳理给你。有了它,你不会再有书荒,因为这里每一本好书都值得你阅读数遍。
转,只因为要把经典传承!
https://vip.open.163.com/courses/2080?p=ws_18

专一达成功,专注致专业

经常感叹自己不能够专注于一件事情并专注下去,今天读到一篇作文,颇有收益,飨之。

因为专一所以成功(一)
蚕夜夜吐丝成就美丽如画的丝绸,百花度过严冬的历练在春天怒放出漂亮绚烂的生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只为点缀大地。他们一生只会做一件事,却成就了非凡的生命,因为专一,所以成功。
人生在世,最怕三心二意,我们常常因贪心而想要成更多,但往往与愿违,不仅不会祝我们成功,反而成为我们走上成功的拦路虎。古人云:“一心不能二用,心无旁贷”。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专一才能成功。当我们一旦发现了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时,就抓住机会专心致志去研究它做好他。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不要问。“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选择了一个必须放弃一个,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有专心的做一个事,才能让我们离成功越来越近,否则最后的结果只可能是一无所获,或者一无所长。所拥有的都是半精不精的次品。
“人非圣贤” 每一个人都只有一颗心一双手,所拥有的很多,但是成功的却只有那一件,就是你所感兴趣并专心的研究它的那一件。也是唯一一件我们所能成就的。每朵花都有只一个目的:那就是怒放生命;每颗草都只有一个梦想:染绿大地。每条河流只有一个愿望:滋养生命。因为这唯一,所以他们专一。因为专一所以他们可以把这睡一会的事完成的如此成功,如此出色。
如果当初陈省身什么都学,就不会有今天的数学大师,正是因为他别的什么都不会所以才学数学上如此成就。须知,人生在也只有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一些东西。奇迹贪心不足,像蝴蝶一样只会朝三暮四,没有专一的目标。也许会有人说;技不压身,多学一些技术肯定有好处的我否认的确会有一些好处,但是他却成为让没发挥特长的机会,也就与成功失之交臂。每一样都只会,却不是精通。人生就是这样,专心致志地卓一件事在孤独中走上成功。三心二意的做很多事却成就了一生的碌碌无为平平庸庸。
专一,让我们走向成功。不要妄想每一件事都要做的很好,只要有一件事你能做到最好,那你便成功了。而这条路注定是孤独的,寂寞的。因为专一,才能成功!

因为专一所以成功(二)
2014年4月,腾讯网爆出老干妈公司2013年销售收入超过37亿元,日生产超过200万瓶的新闻,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十几年前,字都不认识的陶华碧开了一家小店,专卖凉粉、凉面,而她自制了一种独特美味的辣椒酱。一段时间后,她发现人们喜欢的是自己的辣椒酱而不是凉粉,这时候,她明智地放弃了形势较为良好的凉粉和其他生意,而专门卖辣椒酱。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老干妈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而老干妈的主产品,还是辣椒酱,这从未改变。是什么促使陶华碧成功?回顾陶华碧的创业史,人们会发现,促使她成功的,正是专一。试想,陶华碧如果不放弃凉粉生意,以她一个人的精力,自然无法制作更多的辣酱,也就不会发现老干妈辣酱的广阔市场,当然也不会成功。陶华碧的创业史告诉了我们专一的重要性。
成功需要多种品质,如:信心、诚信、技能、金钱、关系、机遇等等,但最终成就成功的,是专一!那么,什么是专一呢?专一便是纯粹,保持一个恒定的目标与方式进行努力,而不是想着分心几用。
圣人朱熹说过,“主一无适”,这便是专一。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拜福楼拜为师的时候,与福楼拜有如下对话。
福:你每天干些什么?
莫:我踢球/钓鱼/开车/阅读/写作…我的生活很丰富,你呢?
福:我每天只写作,那你擅长什么?
莫:我…(莫泊桑无言以对)
福:我擅长写作!
福楼拜的成功也在与此,因能极与写作,才能成与写作。而莫泊桑后来也认识到并且达到了这点。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专心做某一件事情,不能分心。莫泊桑生活活动丰富,但他把心思用到了不同的地方,就没有时间对其中一个进行专精的研究,自然一事无成。正如民间俗语所说:样样通,样样松!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成功,就必须只做一件事。只有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一件事上,不停地思考它,人才有可能不断发现、创新、进步。
成功者因为专一,所以成功。成功的专一也需要升华。专一不是在一条路上走到黑,而是勇于在已有的道路上,开拓创新,向前方而不是向左右开拓。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从物理到神学的一条线关系,他认为,只有贯穿了这条线的人,才能称得上成功。那些成功的数学家,如欧拉本人、帕斯卡,牛顿等等便是如此。他们专与数学,却又不局限于数学,在数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了神学的研究,取得了成功。专一便如同种树,专一就是一次只种一种水果树,得到一种水果。而升华则是是在这一种树中,不仅得到果实,更发展得到不同的东西,如果汁、果脯等等,这才是真正的从专一来的成功。但如果你想在一个不大的果园里,有种橘子有种苹果,那么那个也长不好!成功的路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是从“专一”走来的。现在的社会,各类信息天花乱坠,纷扰无比。成功需要有一颗专一的心,主一无适。只要专一、奋斗,就能脱颖而出,登上成功的巅峰!

因为专一所以成功(三)
《挑山工》出自冯骥才之笔。这篇文章写了作者有了不解之谜,后来经过挑山工的讲述,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作者的不解之谜究竟是什么呢?原来是,挑山工走得很慢,却常常走在游人的前面,这是为何?答案很简单:有人在路上东张西望,玩玩闹闹,总停下来;而挑山工却是一直默默地走,从不停停歇歇,专一就能达到目标。同时,我也想起了我的过去。每天晚上,写作业是我必做的事,而我往往要到9.30~12.00之间徘徊。读者一看,以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吧!其实,你们想错了。原因并不在于老师,而是出在了我的身上。不过我事先声明,我家电视机可不允许看哦!猜不到了吧?要想知道的话,赶紧往下看。
每晚,我放下书包,就是找吃的,谁叫我属老鼠的呢?首先来一代牛奶,再来一些饼干或水果。实在没有的话,就烧点饭填填肚子吧。这样一来,半个小时不在了。如果还有一本好书,我就连作业也不知道写了。记得有一次,我竟然到凌晨才睡,并且第二天还要上学!该写作业了,这下可有好戏看了!作业没写几个字,左手拿来一小袋饼干,边写边吃,饼干渣掉满本子。再写几个字,左手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拿来一个橘子,一剥,汁洒满了本子,没办法,只好把刚写好的撕掉;再下来,又没动几个字,双腿出动,跑到门口,望望天,顺便捞几个家伙吃吃,也算是解解馋。九点钟,该吃晚饭了,妈妈催我百来遍,我屁股仍未动一下,知道他们吃完了,我才懒洋洋地上桌。当然,锅碗瓢盆也是由我来处理,再过些时间,一天就过去了。
每天上课,打哈欠是我必做的。如果我除去那些不必要的事,就能精力充沛,上课的效率也就能提高了。因此,我要学习挑山工,学习他们做事专一的精神。让自己的学习更加进步!

爱博而情不专

解释: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出处: 唐·韩愈《与陈给事书》:“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举例: 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我惭愧自己是个‘爱博而情不专’的人;虽者想着只选定一条路,却总丢不下别的。(朱自清《那里走》)

黑天鹅事件 “Black swan” incidents

黑天鹅事件(英文:”Black swan” incidents)指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通常会引起市场连锁负面反应甚至颠覆。
一般来说,“黑天鹅”事件是指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它具有意外性;它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它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
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灰犀牛”是与“黑天鹅”相互补足的概念,“灰犀牛事件”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黑天鹅事件”则是极其罕见的、出乎人们意料的风险。

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17世纪之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观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然而,无论是在对股市的预期,还是政府的决策,或是普通人日常简单的抉择中,黑天鹅都是无法预测的。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的次贷危机、我国的雪灾,都证实了这一点。

带来警示
警示之一
众所周知,全球经济存在众多隐忧,经济学家每天都在提醒投资者,通胀正在升温、货币供应剧增、低息环境造成发达国家债务山积、美国经济面临衰退威胁,当然还有挥之不去的地缘政治风险。然而,市场却好像无动于衷,继续歌舞升平,愈炒愈热。
在牛市停不下来的同时,愈来愈多人对“好得难以置信”的经济状况忧心忡忡,担心突如其来的事情会在波平如镜的湖面激起滔天巨浪。难就难在,投资者说不出“黑天鹅”何时驾临、来自何方,不继续炒股还有什么可做?股市愈升愈有,何足为奇?
黑天鹅的道理是,再高明精准的技术分析或风险管理模型,都不能减低投资者在超级股灾中损手烂脚的可能。塔勒布的忠告是,保障自己的最佳方法是只把财富的二成投资在股票身上,并把这二成资金尽可能押在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如此一来,在“黑天鹅”肆虐人间前(时间无人能料),投资者可透过持有高风险股票赚尽每分每毫;一旦无法预知的灾难降临,由于投资组合中只有二成是股票,满盘落索的风险也就大大减低。
塔勒波的资产配置建议,跟坊间投资顾问倡议的按年龄差别把四至八成资金投放于股票,并尽量拣选有盈利支持、四平八稳的蓝筹股南辕北辙。
警示之二
人生关键处只有几步:生活只是少数黑天鹅事件影响的累积结果。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提出了黑天鹅事件的定义。塔勒布称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的事件为“黑天鹅事件”:首先是它具有意外性,即它在通常的预期之外,也就是在过去没有任何能够确定它发生的可能性的证据。其二是它会产生极端效果。最后,虽然具有意外性,但人的本性促使我们在事后为它的发生编造理由,并且或多或少地认为它是可解释和可预测的。简而言之,这三点概括起来就是:稀有性、冲击性和事后(而不是事前)预测性。我非常喜欢塔勒布关于黑天鹅事件的重大影响的两句话:生活只是少数重大事件的累积结果。 “历史和社会不会爬行。它们会跳跃。它们从一个断层跃上另一个断层,之间只有很少的摇摆。而我们(以及历史学家)喜欢相信我们能够预测小的逐步演变。”回顾过去,极少数根本无法预料却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事件,决定了我们一生的命运,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91%E5%A4%A9%E9%B9%85%E4%BA%8B%E4%BB%B6/10210452?fr=aladdin

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