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一代医学泰斗张孝骞讲到“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值班闲隙,思量今日之工作内容。早上换药拆线5人,腰穿1人,收治新病人1人。换药拆线是外科医生的常规操作,看到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没有感染的时候,可能不会有很大的惊喜和意外,是的,这就是术后应该有的效果。但是对比起来,如果术后患者切口感染,作为医者那种心情是令人难受的,尤其是患者因为感染再次进入手术室的时候。腰穿的患者是一位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第2天的患者,患者头痛难忍,表情痛苦,纳差,腰椎穿刺时测的颅内压力冒管(>330mmH2O),缓慢释放血性脑脊液后,压力下降到正常水平,患者的头痛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医者从病人痛苦解除或缓解中带来的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至少我现在还没有合适的词汇。对,看到患者头痛缓解,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同时,作为医者我也有我的其他担心,患者的颅内初始压力非常高,不会脑疝吧?,放出的脑脊液颜色接近鲜红,不会是动脉瘤没有夹好,又破裂出血了吧?,这是成就感背后的种种担心,为此穿刺完毕后的前半个小时里我又跑到床边观察了三五次。这就是医者,所谓的“风光”背后更多的是承担和责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病人性命!

关于医者的层次培养。以上的临床操作完全是一名住院医师可以顺利完成的,作为一名上级医师可否安心把一些事情交给下级医师去完成,他首先需要一定的判断力,对下级医师能力的判断和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同时他也要承担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当下我们已经开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一定程度上为提升不同层次医师的临床操作技能和思维能力创造了优越的教学条件和体系。在培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一定要好好把握学习培训的机遇,掌握基本夯实基础!

医者对待患者的态度。医生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会接诊不同的患者,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出身、教育背景、成长经历、性格特点、说话方式、思维方式等等。医者对于形形色色的每一位患者及家属,我个人感觉只要秉承为病人治病祛痛,绝大多数的患者和家属是会理解和支持的。至于方式方法,每名医师不一样,达到效果即可。对于患者和家属的耐心,在医疗原则范围内适当照顾他们的心情,多一点耐心、多一分关怀,沟通可能会更顺畅。当对方说话声音分贝很高,有不良倾向或意见的时候,作为医者比他低一分贝的回答可能会降低他可能存在的敌意。就因为此,我的家人说的我的耐心都给了病人,好吧,我对家人也很好的!

说的不一定都对,但仁心仁义为患者服务,是我作为一名医者对患者的承诺!

吾心向善,勿忘初心!此致。

首发于 趣天学塘,转载请注明出处。